2025/06
隨著人形機器人研發的火爆蔓延,一場關乎續航的電池技術攻堅戰已然拉開序幕。目前市面上主流兩足人形機器人普遍僅能持續工作2-6小時,“充電一小時,工作兩小時”的尷尬現狀,正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。
2025/03
工業無線充電技術正成為高危、嚴苛及高精度工業場景的剛性需求,其通過非接觸式供電突破傳統有線方案的安全性與環境適應性瓶頸。在高危防爆場景中,無線充電消除電火花風險,滿足ATEX/IECEx防爆認證;嚴苛工況環境下,其耐高溫、抗腐蝕與全密封設計顯著提升設備可靠性;無菌潔凈車間通過平面化供電模塊規避微生物污染,滿足制藥與食品行業認證要求。
2025/02
在坡地茶園,日本川崎重工開發的雙足機器人可完成45度斜坡的茶葉采摘。極寒地區,俄羅斯RoboCV的履帶式機器人能在-40℃環境持續工作8小時。這些場景化創新正推動農業生產的全域智能化。
2025/02
模塊化設計成為新趨勢,日本Yanmar推出的AGRIST系列機器人支持快速更換播種、施肥等10種作業模塊。邊緣計算技術的應用使得數據處理延遲降低至50毫秒以內,確保實時決策能力。這些創新正在重塑21世紀的農業生產模式。
2025/02
我國主導制定的移動充電國際標準已進入ISO審議階段,涵蓋機械接口、通信協議、安全規范等38項技術指標。在"一帶一路"沿線國家,集裝箱式移動充電解決方案三個月即可完成港口充電網絡建設。